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崔晓晓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组画《吉祥西藏》创作与思考

2022-11-01 15:52:02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崔晓晓 
A-A+

  上世纪80年代初,新的美术思潮兴起,涌现出有关西藏题材的美术作品和有关图像资料。从那时起,我开始留意西藏的图文资料的一些信息。在我第一感觉印象中,藏族那种淳朴憨厚、勇敢坚毅的性格和外在的形象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西藏高原的自然环境颇具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和地域环境以及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面貌深深地吸引了我。

  2012年的4月是我第一次走进西藏。当我从成都租车前往拉萨的一路上,所见藏民的虔诚、勇敢、淳朴、憨厚、善良的精神品格,让我深深地被打动。

  刚到藏区,对藏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很不适应。第一次到高原,有一些高原反应,过了三天才逐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高原反应也开始逐渐消退。我第一次见到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像棉花一样的白云在天空中漂浮,呈现出深远的空间感。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4月的那曲草原。出发时天空晴朗,天空中飘满了各种形态的云朵,初春的草地萌发出嫩嫩的细牙,远处深棕色的牦牛在游动着,在蓝天绿野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举起相机,随手一拍,便是一个画面。汽车行进了一段时间之后,天空布满了乌云,顷刻间,冰雹掺杂着小雪。当汽车行进到几公里后又下起了雨。又过了一会儿,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湛蓝色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朵,深棕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群,嫩绿色的地面……宛如一幅藏区风俗画。汽车行进100多公里的路程,有晴朗的天空,乌云密布的风雪,经历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

  那曲地区是西藏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这里地貌相对开阔。一次,在去往巴塘的途中,路过一户藏民牧场。牧民们正在挤奶,几十头牦牛用绳索牵挂在木桩上,在藏民挤奶的过程中,你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这片土地,孕育了世世代代勤奋、勇敢的藏民族。深棕色的牦牛,像地毯一样的草原,天上的白云和远处的人物就是一幅生动美丽的藏民族生活画卷。藏民族的服饰和语言能体现出藏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内涵。在这里,看似司空见惯的生活情景,却能让人感受到藏民族的特有魅力。

  2012年开始到2018年我先后8次深入青藏高原地区,考察藏民族的民俗文化。我之所以多次往返于西藏,是因为这片神秘的高原景观有着千年历史的藏文化和藏民族虔诚质朴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打动着我。去过西藏人都说:去西藏会上瘾。我多次往返于西藏,也深刻感受到这一点。

  西藏最打动我的也是最使我感兴趣的是藏民族的生活状态,没有任何的修饰,完全出自于他们心性的质朴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作为美术工作者,看到这种生活画面,发自内心想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我拍了大量的照片,内容大部分是藏民日常的生活。我把这些照片和我在现场画的一批速写手稿结合起来,以我对藏民族的理解,用我的艺术视角,赞美这个民族,讴歌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就是我的创作初衷。

  《吉祥西藏》这组作品,我使用了多种绘画材料。有油画、木版画、水彩、丙烯和综合材料进行表现。我之所以用多种材料表达这个主题,初衷是使用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

  《吉祥西藏》这组作品大部分是写实题材,但在表现方法上是主观的不是完全写实的。在人物造型上,我有意将人物进行主观的夸张变形,这种夸张变形更能表现出藏民族勤劳勇敢、憨厚善良的生活面貌。人物造型主观处理是源于现实进行主观化。这样做的目的是区别于以往的表现藏民族题材的造型方法,从而使画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个人主观感受。这组作品取材于现实,但是又从现实中转化成非现实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在造型上和色彩上更能贴切藏民族鲜明的民族特征,使画面产生浑厚自然的视觉效果。

  绘画是造型艺术,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图像观和审美取向,当代艺术家的任务不是重复前人的图像模式,而是要有自己的绘画造型语言和表现方式,这才是终极目的。艺术创作之大忌就是没有个性。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具有主观的个人感受和鲜明的图像个性特征,这一点对每一个创作者来说非常重要,涉及到创作者的路能走多远,也决定着作品有没有留存价值。在这组作品,从人物造型上和画面的构成上进行了主观个性化的造型处理,将现实的生活场景转换成主观的造型,进行空间上的移位。这种移位恰恰是艺术上所需要的。

  艺术创作需要多元化,多元化的前提是画面具有鲜明的个性语言。你所传达的视觉图像是新奇的、鲜明的、创新的、个性的,才能给人以启发和美感。这样的作品才能让人记住,过目不忘。这是我的追求目标。

  在漫长的艺术长河中,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风格流派和不同的表现方式。有成就的大师一生的创作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并不是一开始画成这种风格就延续到最后,而是始终在变。譬如毕加索最早期的作品是画写实的,也是现实主义题材,但他一生画风多变,随着审美的变化而变化,又可以从中看出前辈大师的艺术创作规律和艺术发展轨迹。最重要的是,体现出画家自我感受和画风面貌。

  我在早期的作品中,从题材到表现方式都是写实的。现在画风开始变化,在造型上做了主观的处理,这种审美的变化来自于我的审美取向。我想,这样能反映出我的创作轨迹、艺术思考和艺术主张。生活中的真实和艺术上的真实是有区别的,从生活中的真实概括到艺术上的真实,这种过程取决于创作者的艺术态度。

  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作品可以看出,梵高有的画面表现的是现实的,题材是现实的,但是画法并不是完全现实,而是具象的,充满激情的,把自己的心性绘画语言表现淋漓尽致。在他的作品中观者能强烈地感受到梵高当时创作的精神状态和创作感受。这种创作感受和创作轨迹在画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梵高作品画面的色彩和线条都是升腾的,每一条线都有晃动的上升感,这种上升感是画家的审美取向和表现语言。梵高的作品之能流传到今天,经久不衰,耐人寻味,主要原因是他有鲜明的绘画语言。

  美术史告诉我们,绘画只有表现出自我的审美特征和样式,作品才能流传下来,才能推动美术史,推动人类文化的进步,推动时代车轮不断向前……

2021年8月于沈阳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崔晓晓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